承乾心頭無語,干脆閉上眼睛,睡覺。
太宗帝凝視著承乾的睡顏,心頭徘徊著那句“人言可畏”,乾兒這話是從何得來?書里嗎?若不是有過經(jīng)歷,怎會說出這樣的話來?
但,不管如何,他都不會讓乾兒落到那樣的境地!
作者有話要說:ps:一點資料——
最早載于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,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:“臨苗甚富而實,其民無不吹竿、鼓瑟、蹋鞠者”。蹴鞠又名“蹋鞠”、“蹴球”、“蹴圓”、“筑球”、“踢圓”等,“蹴”即用腳踢,“鞠”系皮制的球,“蹴鞠”就是用腳踢球,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,有直接對抗、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。
唐代蹴鞠發(fā)展:首先在制球工藝上有兩大改進:一是把用兩片皮合成的球殼改為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的球殼。球的形狀更圓了。二是把球殼內(nèi)塞毛發(fā)改為放一個動物尿泡,“噓氣閉而吹之”,成為充氣的球,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個發(fā)明。據(jù)世界體育史記載,英國發(fā)明吹氣的球是在十一世紀,比我國唐代晚了三、四百年時間。
唐代的球體輕了,可以踢高。球門就設在兩根三丈高的竹竿上,稱為“絡網(wǎng)為門以度球”。在踢球方法上,漢代是直接對抗分隊比賽,“僻脫承便,蓋象兵戍”。雙方隊員身體接觸就象打仗一樣。唐代分隊比賽,已不是直接對抗,而是中間隔著球門,雙方各在一側(cè),以射門“數(shù)多者勝”。從足球技術(shù)來說,是一種發(fā)展:而間接對抗,從體力訓練來說,卻是足球運動的一個退步。
第35章蹴鞠進行時
長樂從致竹殿出來,想著剛剛恪哥哥那個樣子,不由微微皺緊眉頭,恪哥哥的病似乎很重啊,臉色那么蒼白,和自己說不到幾句話就咳嗽個不停,可是恪哥哥卻好像一點都不在乎似的,還甚有興致的跟自己談起了蹴鞠。
也許自己應該去跟母后說一下,可是……母后最近的精神不是很好,長樂有些猶豫。又想起恪哥哥的母妃,可是最近幾年不知為何對恪哥哥那么冷淡,就像上次恪哥哥生病了,還是母后告知楊妃娘娘的。
奇怪,為什么楊妃娘娘對愔哥哥那么好,卻對恪哥哥那么冷淡呢?
雖然泰哥哥很討厭恪哥哥,但長樂卻不討厭,相反,還有些喜歡。因為恪哥哥跟承乾哥哥一樣,都很關心自己,也很溫柔……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