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鎮(zhèn)上,也別闖禍,娘在你的包袱了放了五十個銅板,這是你大妹這些年做針線賺來的,偷偷地攢下了那么些。娘沒用,這么些年,就是半兩銀子也沒有攢下,竟是要靠你們……”
大柱他娘,鄔氏娘家并不算是定好,只是鄔氏的娘家人丁興旺,是個大家。當(dāng)初劉氏自己一個人,孤兒寡母的,不想兒媳婦太強悍,只想尋個聽話的兒媳婦。
人丁興旺,又不多話,關(guān)鍵是看起來并不聰明,不會自作聰明!如此,劉氏也是請了媒人上門去說了好幾回,才將鄔氏求娶了回來。
可惜,鄔氏只生了大柱一個兒子!
說來也怪,鄔氏的親姐妹,堂姐妹,嫁出去的,都會生兒子,但是生的都不多,頂了天兒的,也就兩個兒子。
為此,鄔氏的姐妹在婆家的日子,都有些抬不起頭來。
鄔氏本就是軟弱的性子,弟妹生了三個兒子,愈發(fā)讓她抬不起頭,連話都不敢說重了,至于平日里做的繡活兒換來的銅板,哪敢自己私藏著。
還是大梅膽子大些,這才藏了五十個銅板,這回算是派上用處了。
當(dāng)昨日,劉氏回來,當(dāng)著一家人說的,“大柱,明日就去鎮(zhèn)上做活去,她二嬸親自開口說的,也算是他的造化了!”
劉氏雖說說得不經(jīng)意,不過,沒忘記打量著兒子兒媳婦的臉色。這些年,劉氏雖說沒有苛責(zé)鄔氏,不過,言語中,自是將不滿帶了出來。
對著兒媳婦,自是不必將自己的情緒藏著掖著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