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雨水少,楊家村的秋收比往年都要晚一些。
楊三叔早早地就跟下楊的說好了,因著下楊的田地少,有不少壯勞力都要出門給人收割。都是自己村子里的,楊三叔尋了六七人,就加上自己幾個兒子,也盡夠了。
說來也奇怪,上楊的,有不少戶都是獨子的。偏偏下楊的,兒子兩個三個的,比比皆是,就是生了五六個的,也有不少。兒子多了,這日子就更艱難了……
田慧家的兩畝地也托了錢氏,是以,這幾日,田慧都在錢氏幫忙。
錢氏的菜園子里也種了些小菜,那也是錢氏看著田慧的菜園子折騰地有模有樣的,雖說是少種了好些地瓜,不過偶爾加個菜,自己那幾個兒子都能多吃一碗飯。
錢氏也樂得種,左右也不缺那點兒地瓜,典型的“財大氣粗”。
不過若是餐餐請幫工吃那點兒菜,這幾日下來可不就得摘光了。錢氏想想還真是有些肉疼,說來這些蔬菜就是在鎮(zhèn)上賣,也不值多少銀子。
不過在楊家村,也算是比較稀罕的。大多人家也就是門前后院,這邊撒個一把,那邊弄個一撮,有大塊點兒的地都種了地瓜,這可是糧食!
“咱把這魚肉加豆腐做成魚丸子,這魚頭魚骨就做個魚頭豆腐湯。我記得嬸子不是拿回了好些豆腐渣嗎?”田慧剛剛還聽到錢氏在那兒低頭碎碎念地。
“是呢,那段娘子,我讓她少一個銅板,她還不肯,非得送我這些豆腐渣,說是喂雞也好……”
段娘子是下楊的,據(jù)說就是跟楊家還是拐著彎的親戚,五服之內(nèi)的親戚。不過段娘子也是個妙人,下楊的來買豆腐,就是少個一個銅板,她都不介意,就是賒賬,或是用豆子換,都是成的。
不過若是上楊的來買豆腐,那絕對是客客氣氣,熱情洋溢,就是半個銅板不少,多個一兩也是不成的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