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危局,有人勸張小虎撤退,不要和宋軍硬碰硬,以免把起義軍的家底子全部砸在這里,那實在是太不值得了。
張小虎思來想去,一度動搖,覺得撤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。
但是很快,張小虎聽了之前從廬陵逃出來的潰兵們的哭訴,得知宋軍在廬陵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屠殺了劫掠,把廬陵毀的七七八八,很多人的家人都死了。
這讓張小虎怒火中燒。
張小虎是獵戶出身,三十多歲,在山中打獵為生。
他為人高大,有勇力,講義氣,嫉惡如仇,很得人心,廣有聲望,一般鄉(xiāng)中人有什么爭端都找他來主持公道。
這一次起義并不是張小虎家鄉(xiāng)人率先進行的,而是他們鄉(xiāng)中人長期受到官府的壓迫和剝削難以忍耐,看到周圍人都起義了,鄉(xiāng)中人也被鼓動要起義。
起義的話需要首腦,需要一個大家都服氣的人帶領大家,發(fā)號施令。
于是鄉(xiāng)人一致推舉張小虎做首領。
張小虎腦袋一熱,也就順應人心做了一方首腦,開始作為起義軍首腦征戰(zhàn)四方。
出于獵人的敏銳洞察力,他注意到起義軍的大家都在往北往東打,地方就那么些地方,那么多人涌過去,就跟獵人扎堆獵物卻有限一樣,未來搞不好要起沖突。
他想了想,于是決定往南打,避開人口密集區(qū),挑選沒有人去的地方尋找獵物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