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,既1840年到1949年,中國一直與國際接軌的,開放的一塌糊涂,首都都給開放了,鴉片都開放了,關稅那時候也開放,本人包括眼前的許多人都得益于改革開放。改革開放是需要國際環(huán)境和經濟環(huán)境的,適合改革開放的環(huán)境是西方發(fā)達國家轉移生產基地的時候。所謂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也不是什么新東西,只是所造成的結果改變了不少。所以說,從歷史的大格局來看,1949年之后中國只是暫時關閉,我們需要自強,洋貨的名字是不是需要改改?門戶大開,開放是為啥?是為了交易。交易的前提是啥,政經上說是要有了剩余的物資之后,大家才有交易的欲望。回頭再看當年的中國,自己尚且吃不飽呢,自己生產的東西連內需都滿足不了,又拿啥去做大規(guī)模的交易。所以結論就是,建國初,內外部因素決定中國沒有條件搞開放,不開放,非不愿,實不能,沒有防守能力又能怎么辦呢?那么即使真的開放了,在冷戰(zhàn)時期,馬歇爾主義大家都不陌生,在那個年代如果哪個人被戴上共產主義的帽子,在西方世界那就別想再混了?”李和說的很沉重。
臺下的許多人在沉默。
李和的話,讓他們感覺又是一種看待歷史的思路。
永遠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歷史。
“國弱華人能算人嗎?李光耀先生,一國之首,他出國人家都說他是中國人?他也被看不起。一個ese,翻譯成華僑、華裔、中國人,就這么個意思沒再有第二個英語單詞能取代?!崩詈屠^續(xù)道,“我讀過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,叫《白種人,上帝的驕傲》。我至今能背下那段話: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對面;走近我時,突然將臉盡力地伸過來了,兩只藍眼睛大大地睜著,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見了;兩頰的紅也已褪了不少了。和平,秀美的臉一變而為粗俗,兇惡的臉了!他的眼睛里有話:‘咄!黃種人,黃種的支那人,你——你看吧!你配看我!”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氣,臉上滿布著橫秋的老氣了!我因此寧愿稱他小西洋人’?!?br>
這一段話,下面的翻譯沒有翻譯,因為在場的有白人。
李和繼續(xù)道,“我個人非常信服李光耀先生的一句話,他說,中國有自己5000年來的文化與歷史,相信中央強大,國家才能安全?!?br>
“他還說,中國應有潛力繼續(xù)維持8%上下的增長率15到20年,但前提是要順利推動各種改革。他們是這樣的一個泱泱大國,有絕對的信心,只要有朝一日重回正軌,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趨勢。李光耀先生的話,我都是堅信不疑的?!?br>
臺下出現了熱烈的掌聲。
只有史威廉、庫托克包括伊萬諾夫等人一臉迷茫,然后又看看李和旁邊站著的拿著話筒的翻譯,翻譯還是一句話沒說。
“在這里,我感謝邵先生,感謝李先生、包先生,何先生、李光耀先生,同時感謝香港、新加坡、包括海峽的對岸,他們起碼證明了一件事情,中華民族連綿不斷的5000多年文明歷史,培育出的華人特有的吃苦耐勞、勤儉節(jié)約的精神和傳統,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的,只要自強不息就是有出路的。那么這一條是否適用于中國,在改革開放和推進工業(yè)化的過程中,中國人這種精神素養(yǎng)能不能轉化為強大的資源優(yōu)勢和發(fā)展動力?”
李和突然抬高聲音道,“就我個人來說,我是非常有信心的,中國人可以加班加點、努力拼搏、勤奮好學地完成程式化的工作任務,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產業(yè)分工合作....”
【本章閱讀完畢,更多請搜索途閱小說;http://www.jiangnanedu.cn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