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“掃盲”這個詞早已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。
如果是40歲以下,父母不識字的話倒是很稀奇,如果要講到文盲至少也要排到爺爺輩。
中國掃盲運動,從5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(xù)到21世紀(jì),從百分之八十的文盲率降到不足百分之三,應(yīng)該是人類歷史的奇跡。
新中國成立之時,十個人里面能找出兩個會寫自己名字的都很困難,小學(xué)畢業(yè)就算文化人了,哪像現(xiàn)在大學(xué)生多如狗,博士滿地走。
改革開放后又是開啟了一輪掃盲運動,整個洪河橋公社年年掃盲任務(wù)不達標(biāo),李莊這樣的更是年年墊底。
這次縣里發(fā)了狠,哪個村不達標(biāo),這個大隊書記也是到頭了。
劉傳奇著了慌,跟上壩村的書記一合計,兩個村一起開班,年三十的跟前都把大家都動員起來,便是盼著能把這事給辦了。
這次是臨時搭的班子,縣里沒有派掃盲工作隊員,只好把幾個小學(xué)教師和李和推了上去,做民代老師,也顧不著他們樂不樂意,直接把人選給定了。
他們把村委會的屋子打掃干凈,一伙人瞎鬧騰,臨時掛了黑板,沒有桌椅只能搬來一些破木長板凳,湊合湊合,就這樣成了教室。
教室有了,劉傳奇又遇到了跟以往一樣的問題,村民們并不積極,好說歹說就是不愿意來,這掃盲對象以婦女居多,有人說:“白天看孩子,洗衣服,燒飯,哪有時間上民校?”
有些封建思想嚴(yán)重的老太太不讓自己的姑娘、兒媳上掃盲班。她們說:“男人女人黑夜上民校攪和在一起,有什么好的?棉花見火哪有不著的?”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