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海與王四娘的兒子李及旭同歲,但是許多李及旭能做的事情,小胖墩王海卻不能做。
胖是其中的一個原因,但這只是次要的,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王海的骨質(zhì)嬌脆。
同樣是摔上一跤,于他人而言,可能也就是擦破皮的小事,最多也就傷口深一點,痛感明顯一點。
但對王海來說,每摔一跤,必傷到筋骨,骨折是常有的事情。
所以,王海雖然不似王如曠那般,離不開藥罐,但家人對其的照料也是小心翼翼的,生怕一個閃失,讓他磕著碰著。
知道自家兒子有這么個毛病之后,這些年來,王容章一家子一直堅持為王海尋醫(yī)問藥,王海的那已經(jīng)出嫁的長姐也不時托人給帶各種藥方,但依舊毫無進(jìn)展。
王海的爺爺奶奶離世之前,最放心不下的莫過于王海這個大孫子,老人的資源便是讓家人,盡一切所能,治好王海著一身怪病
然而,這么些年過去了,王海還是當(dāng)初那個極易骨折的“玻璃骨質(zhì)”男孩。
王容章雖然是一村之長,村里的很多事情都由他拍板決定,但獨獨兒子的病情,讓他愛莫能助,愁煞了心。
每次一聽說,哪里有什么治療的靈方、妙方,都忍不住想要找來給王海試一試,這不,這次從希士良家拿回藤條的時候,他第一個想到的是王海。
所以,在煮藤條湯的時候,才多次催促梁氏去將兒子找回來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