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楊昭安排上山,跟隨出征的一個游俠,負(fù)責(zé)在山上帶一帶節(jié)奏,給他們帶來希望,促使他們下山投降。
這句話剛出現(xiàn),其他人的目光,同時落在他身上,有人問:“這位兄弟,有何高見?”
“高見就不敢,其實我在山下,也沒有家人,于是就想,我們可以全部下山投降。”
這個游俠說道:“真正是黃巾軍中的人,大部分去和曹操打仗了,我們留在山上的,算不上反賊,大多還是農(nóng)民。只要我們下山和楊使君談,表示愿意投降,我們那么多人去投,他肯定不會殺,殺了對他的名聲不好,應(yīng)該會接受。”
有人問:“萬一他殺降,我們下山投降,豈不是送死?”
游俠反駁道:“在山上一定會被燒死,下山有一半的可能不會死,你們怎么選?”
眾人:“……”
突然覺得,這個人的話,好有道理。
橫豎都是要死,倒不如下山投降。
再過了一會,這句話在山上瘋狂流傳,議論的人,越來越多了,他們認(rèn)為投降可行。
——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