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大路兩篇短文,搞的整個華夏議論紛紛,即便是看不慣他平素行為的一群人,在這個時候,也不得不佩服郭大路這家伙的文筆。
一個寫武俠的作者,搞起純文學來,能達到這個地步,那簡直就是一個奇跡。
“大路啊,我是白壽寧!”
這幾天好聲音欄目的籌備工作已經到了尾聲,一些人員調度以及與各個地方電視臺的合作事宜都已經商談好了,但是有些細節(jié)上的問題,電視臺臺長陳秉淵不敢大意,特意跑到郭大路家里請教,生恐辦砸了。
兩人正在商談這個問題的時候,主管文化產業(yè)的白壽寧白二爺給郭大路打來了電話,“大路,我們這個京城話劇團已經重組完畢,現(xiàn)在呢,想要搞一場代表性的劇本,你之前可是答應我,要給我們劇團寫一個本子哦,現(xiàn)在是不是該動筆了?不怕你笑話,現(xiàn)在話劇不好做啊,沒有好的本子,就算是有好的演員也不行啊?!?br>
前段時間因為京都話劇團擅自以郭大路的《阿Q正傳》作為話劇不告而演,使得郭大路勃然大怒,炮轟話劇團,弄得整個京都話劇團臭名遠揚,上級部門不得已將原本的話劇團團長調走另用,就連劇團的團員也都被打散了重組,有實力的留下,沒本事的走人,很是動了一番手術。
但是臭名已經出去了,再想洗白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,更何況此時話劇團的沒落已經成了大趨勢,現(xiàn)在的小年輕都喜歡看電影,看明星的演出,已經很少有人有耐心看話劇了,只有一些小資,或者是刻意追求品味的觀眾,才會特意來觀看話劇演出,然后對外吹噓自己觀看話劇時的情形。
這些人看話劇不是為了欣賞話劇的內容,而是為了向別人裝逼,以顯示自己的品味高雅,他們這是為了看而看,真正的話劇愛好者已經不太多了,就像是現(xiàn)在的小劇場相聲,觀眾也少的可憐。
本來看的人就少,現(xiàn)在又因為郭大路出了這么一檔子事,肯支持京都話劇團的觀眾已經是寥寥無幾,老是這么下去,京都話劇團非死不可。
所以現(xiàn)在重組之后,白壽寧第一個想到的就想借用郭大路的名氣,來帶動整個劇團的活力。
“劇本?劇本早就寫好了!”
郭大路聽到白壽寧的話后,毫不猶豫,“是我給你們送去,還是你們自己來拿?”
“寫好了?這么快?”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