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巾曾經(jīng)多次傳信回京,皇后的答復只有寥寥數(shù)語。
葛巾擔心皇后判定她辦事不力。她做夢都想殺了華瑤,幾乎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華瑤的身上,卻忽略了京城瞬息萬變的形勢。她心中暗恨,目光凌厲地盯著華瑤,沉聲道:“無可奉告!”
華瑤不怒反笑:“剛才你還有一肚子的怨言,這會兒竟然沒話說了?”她拍了兩下手,命令侍衛(wèi)把葛巾帶走,軟禁在黑豹寨的廂房里。
葛巾正要破口大罵,侍衛(wèi)就點了她的啞穴。她嘴里講不出一個字,心里又驚又懼,雙眼都瞪大了,死死地盯著秦三,直到侍衛(wèi)把她拖出大堂,她的目光還像狗皮膏藥似的黏著秦三不放。
秦三張了張嘴,卻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什么。她仿佛也變成了啞巴,滿心的愁緒無從消解,混亂的思潮在腦海中顛來倒去。在她看來,葛巾的一席話就像是一場大火,燒爛了官場的遮羞布,留下一片細碎的煙塵,在那煙塵之中,依稀可見百姓的膏血。
大梁朝民風開放,男女皆可做官,然而,女官的數(shù)量遠遠比不上男官。這樣一種艱難的境地中,葛巾不僅坐穩(wěn)了官位,還造出了一些政績,肯定是有幾分真本事的,但她勾結(jié)土匪、拐賣婦孺,犯下了滔天的罪孽,卻沒有絲毫的悔改之意,這讓秦三極為失望。
秦三做了幾年的武官,也懂得官場上的規(guī)矩。官場的人情往來,總要以“權(quán)”字為首、“利”字當先,在“權(quán)”和“利”的面前,“法理”二字是形同虛設的。
正如葛巾所說,大梁朝有不少貪官污吏,那些貪官就像平原上的野草,盤根錯節(jié),息息相關(guān),永遠不可能被根除。
秦三甚至不能因為“貪”而去指責那些官員,“貪”的背后是黨派之爭,也是社稷之重,而她一個小小的武官,在澎湃洶涌的宦海波濤之中,所能做到的,也就只有自保了。
想到這里,秦三越發(fā)惆悵。她不怨天也不怨地,只怨人命如螻蟻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